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T”可能表示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T”可能表示

A. 皇帝宝座

B. 祖先牌位

C. 青铜兵器

D. 铁制农具

 

B 【解析】 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所以这个字的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含义,题干中说“”表示宫室屋宇,所以“”就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再结合我们平时所提到的祖宗、宗法制、宗庙等说法,故B项正确;皇帝出现在秦朝,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故排除AD;兵器象征战争,而战争不可能在“宫室屋宇”下进行,故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之时,中华文化大致完成了内敛式的演进,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思想,以其鲜明的自身特色投入世界文明舞台,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从而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小论》

材料二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据《重新认识宋代历史》《宋朝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之际的主要哲学思想,中华文明“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据《宋史·职官三》记载,以“七事”考核监司。七事为“一曰举官当否,二曰劝课农桑、增垦田畴,三曰户口增损,四曰兴利除害,五曰事失案察,六曰较正刑狱,七曰盗贼多寡”。以“四善”、“三最”考核守令。四善为“德义有闻、清谨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三最为“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是治吏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关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不仅涉及到对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和财经法纪的审计考核,而且还要做出评价,确定等级,作为对官吏赏罚任免升降的重要依据。

——《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官吏考核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官吏考核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