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 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 儒家经典的教化功能

C. 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 儒学融合了百家思想

 

B 【解析】 《荀子·儒效》一文介绍的是儒者的作用。“《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意思是:《诗经》写的是志向、心意,《尚书》说的是政事、史事,《礼记》说的是行为,《乐经》讲的是调和,《春秋》说的是微言大义。这里强调的是儒家经典各自的教化职能而非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也没有说明儒家经典融合了百家思想,故排除AD,选B。西汉汉武帝起,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 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

A. 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B. 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 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    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查看答案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T”可能表示

A. 皇帝宝座

B. 祖先牌位

C. 青铜兵器

D. 铁制农具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之时,中华文化大致完成了内敛式的演进,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思想,以其鲜明的自身特色投入世界文明舞台,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从而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小论》

材料二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据《重新认识宋代历史》《宋朝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之际的主要哲学思想,中华文明“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