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 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
B. “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
C. 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被逐渐认同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增强企业活力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A. 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B. 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A. 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B.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 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 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 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C.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
A. 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 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
C.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城镇已建立
D. 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