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山装是由孙中山设计而率先穿着而得名。1930年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山装是由孙中山设计而率先穿着而得名。1930年广东省政府提出用国货,穿中山装。1933年陈肇英向国民党中央提交《重厘服制严用国货案》,建议“重厘服制,以定人心,顾及本源,以崇国货”。行政院批复,除党员服装须党务系统批准外,其余公务人员均穿中山装。1936年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从此,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专门规定“学校教职员服中山装为原则”,学生服装式样为“衣裤中山装”。无论是江苏小镇,还是广东、福建两省诸县,也无论是西北的渭南地区,或者是西南的四川、云南诸县,甚至是作为英国租界的山东威海,国人均流行穿着中山装。《申报》广告经常刊登专门为小学生提供中山装的广告,如上海国民书局销售中山童装,称“小学生宜服中山童装,以资不忘开国元勋,又能增进革思想”。冯玉祥曾说:“中国的长袍大褂”,“糟蹋布料,妨碍行为”,而“中山服……中西兼长,至关重要”。

——摘编自陈蕴莤《身体政治:中山装的诞生与流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山装流行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山装流行的原因。

 

(1)特点:由局部地区到全国各省;由公务员着装到全国各行业的流行着装;由个人自由穿着到政府提倡强制行为。 (2)民族危机;革命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大力提倡;中山装中西合壁,得体美观 【解析】 本题考查中山装流行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流行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中山装流行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可以根据“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无论是江苏小镇,还是广东、福建两省诸县”“国民政府教育部专门规定‘学校教职员服中山装为原则’,学生服装式样为‘衣裤中山装’”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中山装流行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36年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服……中西兼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围绕图中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

材料三  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查看答案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查看答案

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A. 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 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 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 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

A. “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B. “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 “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