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组织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型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包括科研单位和文物。日本攻陷宜昌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以“宜昌大撤退"为代表的企业内迁
A.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 促使西部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 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从1927年到1935年以前,民族工业中资本超过100万元的大厂寥寥无几。1935年以后,资本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以上的工厂不断出现。从1935年7月到1936年6月,棉纱生产增长50%, 火柴增长191%,水泥增长7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政策措施推动 B. 官僚资本实现经济垄断
C.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 D. 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剧
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B. 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C. 开埠最早,小农经济瓦解最早
D. 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