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 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 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 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D. 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
A. 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B. 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 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D.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
B. 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
C. 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
D. 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B.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海禁加剧了寇患
B. 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 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D. 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A.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B.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C. 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D. 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