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

《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井田制趋于瓦解

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 土地兼并严重

 

B 【解析】“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说明私田的出现,即土地私有制的出现,这说明井田制趋于瓦解,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是在宋元时期,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发展完善是在两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严重,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

A. 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

B.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二  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材料三  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时间

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年~1873年

0.8486

1891年~1893年

29.0417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但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卷三

材料三  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光绪续纂江宁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商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至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又有哪些新发展?

(2)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所述的情况有何影响?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一战”期间

③甲午战争后

④国民党统治后期

A. ④③②①

B. ③②④①

C. ①④③②

D. 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

A.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B. 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 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

D. 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