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 深圳特区
B. 海南特区
C. 上海浦东
D. 港澳特别行政区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 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B. 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
C. 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D. 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下一画作反映的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B.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 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D. “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1962年,诗人戈壁舟发表了《新北邝行》组诗,其中有:“彩霞里伊水似风舞,白云中洛河如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囱森林,座座工厂似战舰成队,成队的战舰呵,开始了万里航程!”诗歌直接反映了当时
A. 人们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
B. 中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
C. 中国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
D. 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不同时期基本建设投资中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额及比重情况。
时间 | 投资额(亿元) | 比重(以投资总额为100) | ||
生产性建设 | 非生产性建设 | 生产性建设 | 非生产性建设 | |
“一五”计划时期 | 394.50 | 193.57 | 67.0 | 33.0 |
1958 | 231.90 | 84.1 | 87.3 | 12.7 |
1959 | 299.26 | 50.46 | 85.6 | 14.1 |
1960 | 331.84 | 36.83 | 83.4 | 14.6 |
注:生产性建设是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建设;非生产性建设又称“消费性建设”,指直接用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建设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生产性建设投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B. “大跃进”时期扩大生产性建设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
C. 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存在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
D. 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少是国情制约下的不得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