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 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 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 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D. 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 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 B. 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
C. 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D. 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
A. 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B. 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 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 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 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 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