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
B. 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
C. 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 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877年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筹办开平煤矿。下图是开平煤矿外景及其所发行的股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采用机器生产 ②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③未能实现求富的目的 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题文)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开平煤矿
D. 上海发昌机器厂
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其根本原因是
A.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B. 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C. 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 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的主题,下列对该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
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