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纪录片《复兴之路》在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时讲道:“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

纪录片《复兴之路》在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时讲道:“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其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三大改造的进行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重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材料中“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都是重工业,与之相符,而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相符。故答案为A项。B项,三大改造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与材料中“工业化建设”不符,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主要是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了,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制度也基本建立,与材料中“工业化建设”不符,排除;D项,国有企业改革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之一,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 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 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 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D. 沿海经济开发带形成

 

查看答案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查看答案

列宁在俄国这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成功探索。这一举措是指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体制的建立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混合经济体制的实施

 

查看答案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

A. 冶炼技术的发展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灌溉工具的改进

D. 铁制农具的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