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有何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周礼·考工记》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金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乾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该史料说明了
A. 西周青铜器制造水平高超
B. 西周冶炼和淬火工艺发展
C. 青铜器按照礼制要求制作
D. 周代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是
A. 商品经济的发达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政府的大力推广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对上述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工场
B. 美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为加工业提供了可能
C. 集中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救国思潮
D. 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道:“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一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一思想
A. 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醒了理论基础
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
B. 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 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
D. 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