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 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 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 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 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C 【解析】 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和初稿的讨论中,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参与,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参与,这体现了1954年宪法制定参与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此时人大制度还没有确立,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是1954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之一,此时宪法还没有颁布,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4年,美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共同安全体系,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8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

A. 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

B. 遏制苏联向欧洲的扩张

C. 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各国

D. 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查看答案

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A. 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 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 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 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查看答案

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A. 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C. 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D. 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

A. 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

B. 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C. 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 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D. 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