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赫德曾提出处理中国的方针:“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表明,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 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植清政府
C. 真正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
D. 彻底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社会
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
A. 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
B. 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
C. 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 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
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 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 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
C. 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 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欧洲大多数君主最终妥协,被迫交出部分权力……国家不再是统治者的领域,而是法治的领域,君主和政府都要接受国家的统治。符合此发展趋势的是
A. 1832年的英国
B. 1861年的俄国
C. 1871年的德国
D. 1875年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