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通典・职官》载: “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上述现象反映了
A. 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出现 B.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
C. 贵族政治体系走向瓦解 D. 封爵制度逐步形成完善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
A. 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
B.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满清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