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体系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体系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24年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口”

1849年

英国废除《航海条约》,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

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根据人民版《历史必修2》整理

材料三  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才真正诞生。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规则,有些最惠国条款明文把第三国写作“其他基督教国家”。

——《“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形成世界市场的主要条件。

(3)材料三反映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有何变异?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贸易关系中的相关史实,从经济角度说明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两重影响。

 

 

(1)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逐步走向相互联系: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张和殖民制度登上历史舞台,改变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轨迹,东方从属于西方。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人文主义兴起。(言之有理即可,任答3点给6分) (2)特征: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附庸的世界市场形成;实行自由贸易,取消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熟。(4分) 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技术条件;殖民扩张的加剧,促进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答到1点得2分,满分4分) (3)变异: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只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对非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不平等或歧视性。(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就答“不平等”一点也可给2分) 史实:鸦片战争后英国在中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1分) 影响:一方面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市场供应地,逐步成为共同宰割的对象;另一方面,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联系,促进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自然经济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发展。(言之有理即可,4分) 【解析】 试题(1)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应抓住时间“1500年”,联系所学知识从1500年前后,出现的重大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来分析思考,抓住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来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征从材料二中“《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和“英国废除《航海条约》,并完全征服印度”,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附庸的世界市场形成;从“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实行自由贸易,取消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熟;第二小问原因条件直接联系教材知识,从工业革命提供物质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条件、殖民体系的建立提供市场条件等角度来归纳即可。 (3)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异从材料三中“相互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规则,有些最惠国条款明文把第三国写作‘其他基督教国家’”的信息可以归纳出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只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不平等或歧视性;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贸易关系中的相关史实,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在中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双重影响主义题干要求从经济角度来分析,联系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史实,可从一方面使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等角度来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著《法国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科学

哲学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加试题)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A. 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 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 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查看答案

鲁迅论及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拆掉屋顶”式的言论有

①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②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④孔孟言论,如民贵君轻之说,值得探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无徵(验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一主题思想突出表现在

A. 《海国图志》

B. 《孔子改制考》

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下列口号或学习内容按阶段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师夷长技

②维新变法

③文学革命

④创立民国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