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经互会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要求其它成员国的经济计划必须同苏联的计划“相协调”,并先后建立了近30个超国家的“国际合作组织”和一些双边及多边合营的“联合公司”。这表明经互会
A. 为了对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B. 推动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 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国际化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表明
A. 民主政治建设“春天”将至
B. “文化大革命”错误已被彻底纠正
C. 民主政治初步构想已经形成
D. 依法治国方略已经正式确立
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将工农兵苏维埃作为一种革命的“政权形式”。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将口号由“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要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A. 共和政体被各党派接受
B. 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中共建国思想趋向成熟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把当时的反对党人士称为“流氓”“无赖”和“自高自大者”。一直到1794年,以福克斯为首的反对党还被骂为“雅各宾分子”和“祖国的敌人”。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待完善
B. 面临封建王朝复辟的危险
C. 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尖锐
D. 两党制与内阁制无法并存
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A. 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 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 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 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