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 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 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 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 【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信田,明确规定各类土地的用途。这一做法

A.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 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C. 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

D. 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

 

查看答案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 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查看答案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人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对俄国和日本构成挑战的外部因素及其各自面临的内部挑战。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俄国的改革相比,日本社会改革的突出特色及其成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初,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

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1944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自16世纪中期起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采用了哪些经济手段来扭转这一局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标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大计划的差异及其本质上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原因?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