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解析】 (1)从“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中可得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依据材料“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不产米,仰食四方”。”可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从“当时商业很发达,……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可得出商人资本雄厚,徽商等商帮的出现 (2)原因:从“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中可得出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从“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可得出政府部分开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联系欧洲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的内容可得出,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从新大陆掠夺大量金银用于购买中国商品;以及中国手工业产品、茶叶等农产品在欧洲市场受到欢迎;并且欧洲商品在中国市场较小,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60年代,全球共有19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增至28个,80年代增至32个,进入90年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已达100多个。材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的高潮到来

B. 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C. 经济合作发展成为共识

D. 政治格局变化影响经济秩序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查看答案

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B.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 与苏联的长期争霸

D. 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

 

查看答案

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B. 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

C. 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    D. 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得到加强

 

查看答案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 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 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 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 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