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唐至清安徽境内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安徽 A. 科考状元人数...

下图是唐至清安徽境内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安徽

 

 

A. 科考状元人数名列全国前茅

B. 两宋时期科考状元显著增加

C. 科考变化的趋势受理学影响

D. 经济思想文化发展变迁情况

 

D 【解析】 从柱状图明显看出南宋以前安徽籍人士考中状元人数较少,从南宋到明清科考状元总体呈上升趋势。南宋以前,江淮之间及江南相对比较偏僻,从南宋以后,安徽政治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其产生的状元便逐渐增多,B选项符合题意。柱状图中只列举了安徽历代的状元情况,没有其他省份,因此得不出安徽科考状元人数名列全国前茅,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有多个政权统治安徽,不能说每个朝代都产生科考状元,排除B项;图中反映的是安徽整体情况,没有分南部与北部,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主要来源于外围国)。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摘编自(美)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变动的主要经济背景。这一政策的推行对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全球共有19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增至28个,80年代增至32个,进入90年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已达100多个。材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的高潮到来

B. 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C. 经济合作发展成为共识

D. 政治格局变化影响经济秩序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查看答案

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B.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 与苏联的长期争霸

D. 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