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 | 文章 |
《农村工作通讯》 |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
《湖南日报》 |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湖北日报》 |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
《大众日报》 | 《不容开历史倒车》 |
A. 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 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D. 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下列选项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初步建成
B.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C. 外交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D. 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 “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B. 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C. “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D. “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 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中共七大召开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同年ll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共同参加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支那事变
B. 日中战争
C. 抗日战争
D. 第二次中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