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B. 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 “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西德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
A. 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B. 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C. 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
D. 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
1946年5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大规模国有化的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到了1946年底,国家占股份50%以上的公司达130家,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这表明法国
A.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维护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A. 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 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
美国1883年颁布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对文官录用实行公开竞争的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
A. 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化
B. 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C. 有违民主选举的精神
D. 为科举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 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C. 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D. 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