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中的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B.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 侧重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D. 渗透着注重民主的法治观
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包括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上述文件的通过是为了
A. 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
B. 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C. 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 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下表反映了1937年底至1939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
时间 | 日本陆军总兵力 | 派往中国兵力 | 占总兵力的比例 |
1937年底 | 24个师团 | 21个师团 | 88% |
1938年底 | 34个师团 | 32个师团 | 94% |
1939年底 | 41个师团 | 34个师团 | 83% |
A. 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
B. 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
C. 日本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
D.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
自清末至1922年,孙中山及其追随者“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军事斗争”,革命事业屡遭挫折,1923年孙中山在上海与苏俄特使越飞发表联合宣言,毅然决定采取联俄、容共的新政策,重新改组国民党。这一重大举措表明
A. 国民党开始致力于动员民众参加革命
B. 国民党的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C. 孙中山已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D. 国共合作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A. 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
B. 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
C. 中国改变贸易逆差态势
D. 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
A. 资本主义农场出现
B. 城镇化快速发展
C. 城乡差别逐步消除
D. 租佃关系日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