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更为完备。在铸钱方面,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更为完备。在铸钱方面,唐律规定,“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在收藏方面,对收藏现钱数额加以限制(如唐宪宗和年间规定最多为5000贯),限满违犯者,平民处死,有官品人等奏告朝廷贬责。唐时借钱违约也要治罪。借款人到期不按契约偿还,或违期偿还,出借人可到官府告发,官府依法追究借款人责任,并强制如数偿还。

——摘编自胡启忠《中国古代金融犯罪考》

材料二  晚清人当时对世界金融形势还不了解,而政府对金融开放风险认识不足,金融监管缺失,对民族金融业又保护不足,导致传统金融机构风雨飘摇。金融业开放本身又打通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渠道,以致列强经济危机等强烈冲击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在部分地区拥有了货币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货币发行的集中权力。腐朽的清王朝自顾不暇,而且惧怕外资金融势力背后的帝国主义政府,导致部分金融监管处于真空。……外国资本势力通过借款等方式极力扶植中国的反动落后势力,阻碍中国政治进步……影响了中国政局。

——摘编自张宏彦《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经验与当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惩治金融业犯罪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开放金融业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管理金融风险的认识。

 

 

(1)立法较前代更为完备;管理范围更广泛,涉及私铸钱、收藏现钱等方面;借款等要受契约法则约束;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冲击国家主权,加速了半殖民地化进程,影响了政局的稳定;促进近代金融体制的形成;推动了中外金融的交流与发展;加剧了金融风险,造成了一定时期货币的混乱。 (3)维护金融主权与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导;加强对金融犯罪的惩治等。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收藏现钱数额加以限制”“借钱违约也要治罪......官府依法追究借款人责任”等可以从立法角度、管理权责角度、利益保障角度进行作答。 (2)影响:根据材料“列强经济危机等强烈冲击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外国资本势力通过借款等方式极力扶植中国的反动落后势力,阻碍中国政治进步……影响了中国政局”等可以从近代中国的国家性质角度、经济发展角度、金融发展角度进行答题。 (3)认识:金融对国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金融风险要加强金融的主权和防范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非工业化”

A.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

C. 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

D. 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

 

查看答案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对外方针的提出

A. 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分化

B. 受到了欧共体成立的影响

C. 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 根本上动摇美苏两极格局

 

查看答案

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材料表明恩格斯

A. 强调采取城市斗争的重要性

B. 已预感一触即发的斗争形势

C. 坚持暴力反抗手段的必要性

D. 看到工业革命后的阶级变化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中的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B.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 侧重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D. 渗透着注重民主的法治观

 

查看答案

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包括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上述文件的通过是为了

A. 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

B. 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C. 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 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