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
B. 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
C. 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D. 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梭伦改革时强调,“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影响梭伦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 雅典公民国家观念增强
B. 全民平等的民主制度
C. 财产等级制的严格限制
D. 改革初衷和阶级地位
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 正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
B. 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 试图逐步恢复市场经济
D. 鼓励私营经济的独立发展
“五四”事件爆发时,报刊杂志多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件”来命名,梁漱溟曾就运动著文《论学生事件》;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这是因为
A. 国内近代传媒技术落后
B. 事件升级加剧社会关注
C. 历史事件总会稳定发展
D. 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
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外务部领导班子不分满汉,配置为一尚书二侍郎,打破了旧六部满汉两套班子的管制模式。这说明清政府
A. 外交体制日益近代化
B. 中央集权的显著强化
C. 开始与西方平等交往
D. 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
下表是关于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不同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英军抢劫激起了民众反抗
B. 民众在三元里与英军交战
C. 政府镇压了民众抗英斗争
D. 抗英斗争阻止了英国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