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官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

 

(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 【解析】 第(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所在的时期是西汉武帝时期,这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成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司马迁“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等信息可知司马迁受到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可知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创作的《史记》价值有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推动了后代历史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9年,通过了国联盟约,次年国联成立。盟约宣称,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规定会员国“必须将本国军备减至最少之限度”,但各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不肯裁军。盟约规定发生争端应通过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解决,提出要制裁坏约而战的国家,但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规定大会决议需全体一致通过原则。此外,盟约将德国的殖民地作了处理,由国联委任英、法、日等国进行统治。在创建国联的过程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美国始终没有加入国联,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30年代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约束,从而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协定关税下,晚清中国税率维持在5%的水平。清末民初,政府多次尝试提高关税,均未取得实质进展。1928年6月,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迭到31.2%,最高税率达80%。此外,政府还降低出口税率,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人担任,但一些口岸税务司开始由中国人负责,税教也开始由中国中央银行储存保管。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卷(184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关税自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或局部)通用语言演变

 

 

——摘编自张箭、李兵《近现代全世界通用语刍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7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百日新政”作用有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查看答案

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A. 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

B. 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C. 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

D. 有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