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这表明加尔文教
A. 旨在变革现行政体
B. 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
C. 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 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王安石变法之前,监察官员主要由皇帝挑选任命: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打破惯例,着手参与监察官员的挑选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 掌控监察机构
B. 推进变法实施
C. 打击守旧势力
D. 改革科举制度
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办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募役的费用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免役钱”之外,又增加“助役钱”。免役法的实行
A. 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
B. 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
A. 是北魏改行汉制的结果
B. 属于纯粹的政治联姻
C. 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 解决了民族歧视问题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这一措施
A. 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
B. 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
C. 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
D. 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官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