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人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现象
A. 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
B. 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
C. 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D. 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
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
A. 科举取士弊端凸显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抑商观念遭到削弱
D.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 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
B.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C. 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 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
下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B.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C. 社会局势渐趋稳定
D. 小农经济逐步壮大
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 中央集权开始萌芽
B. 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
C. 国家专营局面形成
D. 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世纪50—60年代 | 联合国进行10次维和行动,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 | 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 |
1971—1981年 | 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动 | 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帮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 |
1981—1989年 | 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 | 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做出贡献的合作态度 |
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 | 安理会批准的维和行动达42次;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四大洲冲突锋线上的“蓝盔”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 | 中国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