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三次驰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但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收到第二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周恩来去重庆;收到第三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毛泽东亲自去重庆。中共态度的变化
A. 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
B. 体现国民党方针的变化
C. 说明国内和平得到保证
D. 反映了抗日局势的变化
1920年,有人撰文批评“增加富力开发实业”等救国主张,认为“中国人民已立在这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后组织经营实业不可”。这表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日益显著
B. 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C. 无产阶级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D. 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萧条
据《申报》载: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80年10月公布招股章程后,不到一个月“聚本银三十万光景”。开平矿务局100两的股票在上海价格竞涨到150两左右。电报局的股票在上海面额100两的股票上升到115两。这反映了当时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
B. 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
C. 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官府认可
D. 新闻报刊可作为史料研究依据
明代李贽认为人的心性、才能各不相同,故为政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而要“顺其性而不拂其能”,“恒顺于民”;使“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材料反映李贽
A. 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
B. 倡导私欲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
D. 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
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