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错误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A.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 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 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董仲舒曾经提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
A. 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 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 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 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 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
B. 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
C. 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
D. 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