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布里滕统计,1895年我国报刊共有15家;1895-1898年间,数目增加到60家;1913年有487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增,当时《中国年鉴》的估计是840家,《申报》认为有1134家。材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
B. 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
C. 辛亥革命后掀起思想解放风
D. 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 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内忧外患的国情之下,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即从186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现代化运动,从1911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运动和从1949年至今的现代化运动。纵观三个阶段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呈现出的特点是
A. 自始至终都与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相伴随
B. 西方道路和经验一直是学习模仿的对象
C. 学习主题经历器物到文化再到制度的过程
D. 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机纱与土纱的占比情况(单位:%)。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A. 中国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
B. 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
C.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
D. 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对卢沟桥事变的部分报道
——(据2018年1月14日北华大学东亚中心副研究员赵文铎文章整理)据该表可推知
记述 | 出处 |
“日军发言人指出,南京政府将这场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明显为了恶化局势。既然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那么中国中央政府就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 | 1937年7月12日,《纽约时报》“日军谴责南京政府”的报道 |
日本“政商界领袖支持内在中国的举动,日本官员坚持认为,和平有赖于南京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 | 1937年7月13日,《纽约时报》 |
日本人在广播中说,中日之间的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和中国人民统一意识下培育出的反日情绪 | 1937年8月1日,《纽约时报》 |
A. 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
B. 国民政府改变了对日的原有政策
C. 日本侵华是为了保护华北的利益
D. 美国《纽约时报》立场比较客观
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A. 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
B. 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
C. 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
D. 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