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从中可知
A.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最终形成
B. 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影
C. 北约东扩受到了俄罗斯的有效遏制
D. 两极格局下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二战后,西方学术中关于“国家构成了社会行动的自然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边界”的假定和“依照国家边界所定义的单位来组织社会知识的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这一学术趋向的背景主要是
A. 结盟对抗成为冷战时代主流
B. 区域性与国际性的合作加强
C. 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
D. 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殖民体系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B.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C. 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感悟到“冷战"后新时代将会到来,但他又无力自觉地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重要契机,深刻地转变斯大林留下的不能再继续推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体制。他只能是个过渡性的人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
A. 不能担当领导苏联的重任
B. 无力推动苏联社会的进步
C. 没有尝试突破传统经济体制
D. 在改革上具有表面化特征
20世纪70年代初,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据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旨在
A. 缓解国家干预经济带来的弊端
B. 完全放弃凯思斯经济主张
C. 下放一定的权力免地方分裂
D. 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马克思曾经说:瓦特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这说明瓦特的主要贡献在于
A. 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 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C. 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D. 开启英国新能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