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

(题文)《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 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 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C. 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 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情况。从材料关键信息“《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等可知,这是有关经济发展的措施。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实业家们创办实业的积极性。对比、分析选项,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相关,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查看答案

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资本类型

1913年

1920年

1936年

中国民族资本

18

24

59

中国官僚资本

26

25

8

在华外商资本

56

51

33

 

 

A. 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

B.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C. 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

D. 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图表数据源于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该图表数据不能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 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B. 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冲击

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D. 中国重工业发展很快,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查看答案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 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