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 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 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 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 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
B.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 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
D.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隋唐以来,士人以“科第为先”,官员“耻于为末”,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逐渐抛弃了“重本轻末”的传统观念,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甚至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这种现象
A. 利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B. 反映理学的价值观被彻底否定
C. 容易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
D. 表明世人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
下表是关于科举制创立的几段历史叙述,由此可知
依据 | 历史叙述 |
韩国磐《关于科举制度创置的两点小考》 |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房玄龄本传记载玄龄18岁“举进士”,并参照房玄龄基碑的记载,推断“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时,房玄龄被举为进士。"因此,进士科应该是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595或596年)时已经出现 |
毛礼锐等的《中国古代教育史》 |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这便是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3编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当即进士科……这是科举(主要是进士科)制度的开始。 |
何忠礼《科举制起源期辨析》 |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书,“正式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他的结论是:“从南北朝后期起,科举制已逐步萌芽,正式形成制度,应该是在李唐。” |
A. 科举制度在隋朝时期已经创立
B. 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进士科
C. 科举制度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
D. 史学无法考证科举制的创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的太学
A. 发挥了一定的與论监督职能
B. 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C. 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
D. 限制了君主的集权
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B.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
C.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
D. 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