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B.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化
D.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是首先争取达成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B.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成
C. 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
D. 发展中国家影响力的增强
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
下表反映了1950—1979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情况(%)。造成表中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1950年 | 1960年 | 1965年 | 1970年 | 1974年 | 1979年 |
第一产业 | 15 | 11.4 | 8.8 | 7.2 | 6.3 | 4.9 |
第二产业 | 48 | 42.2 | 43.4 | 42.8 | 41.6 | 38.7 |
第三产业 | 37 | 46.4 | 47.8 | 50 | 52.1 | 56.4 |
A. 国内政局相对稳定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 科学领域的新发展
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1913 | 1920 | 1925 | 1929 | 1933 | 1938 |
汽车产量 | 39万辆 | 223万辆 | 427万辆 | 536万辆 | 193万辆 | 249万辆 |
A. 消费购买力下降
B. 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 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 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列宁鉴于苏俄先进的政治制度和落后的物质文化不相适应的客观实际,他在理论上肯定了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某些“中间环节”和“补助办法”,据此判断,列宁主张推行
A. 自由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重商主义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