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历史上大多数伟人一样,拿破仑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有许多未知因素和未解之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拿仑这样拥有如此长久的赞誉。革命使拿破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将欧洲人从沉睡中唤醒。在他的一生中,他只有一个外在的、根本的雄心,而这就是为了积极表现他感到自己具有的伟大品质所需要的惟一雄心。当自负、雄心和自制这样互相熔铸在一起,并且给一个人的天赋才能配备了一副铁和金的骨架,使这些天赋才能能够把它们的印记打在整个宇宙之上的时候,他身上就产生了一种非凡的现象。
——摘编自(法)艾利福尔《拿破仑波拿巴不可一世的永存者》
材料二 拿破仑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这类人对压力和焦虑有很大的容忍力。他有限的焦惑使他采取了鲁莽的行动,战胜了敌人。拿破仑的心理支持了他的军事目标,使他受到法国人的爱戴。但在俄国冬天和惠灵顿(第七次反法联盟的英军元帅)面前失败了。
——摘编自(埃及)阿尔弗雷德琼斯《拿破仑波拿巴的心理观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凭借什么功绩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共和国救星的?如何理解“他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将欧洲人从沉睡中唤醒”?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后期战争的“军事目标”,及“在俄国冬天和惠灵顿面前失败了”分别是指什么?
(3)概括上述两则材料在评价拿破仑时的相同视角,这一视角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运动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反省、批判占了主导地位;跨入新世纪以来,要求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重新认识的呼声不断高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幼时家境贫寒,……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还经常向不同的人请教。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学习音乐。
——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指出孔子的学习途径有哪些?
材料二 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孔子没有下过明确定义。他曾说“仁者爱人”,并将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行为称之为仁;孔子的“仁”也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就是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将“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结合材料和孔子的生活时代,简析孔子将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行为称之为“仁”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谈谈你对“仁”的含义的理解。
材料三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教育事业之两项……著述事业一项,实当为孔子生平事业表现中较更居次之第三项。
——钱穆《孔子传》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的三项主要贡献。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集中于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揭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这一斗争,是同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联的。(李大钊)指出孔子被历代“专制君主们所利用资以为护符”,成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他还指出:抨击孔子……是攻击“专制制度之灵魂”。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4)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揭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神化”或“妖魔化”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腓特烈二世(1740—1786)素有实行“开明专制”的美誉,据他说:“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的第一仆佣。”他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他说自己“论秉性是哲学家,论职责是政治家”,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而“治理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一个体系,其条理性就如同哲学体系一样。”他还爱好音乐,善写诗词,高谈阔论地评论文学,甚至请伏尔泰教他用法文写作。他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从任何方面看,他都是“开明君主”的典型,因此深得法国哲学家们的赞誉。从治国思想看,他标榜科学与理性,并且表白自己的统治是合乎科学与理性的。
——摘编自《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
(1)根据材料,说明腓特烈二世是“开明君主”的典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腓特烈二世实行的“开明专制”。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两伊战争(1980—1988)刚刚结束的时候,伊拉克就把他贪婪的目光转向了石油巨富邻国科威特。入侵时,萨达姆总统宣称,为了巴勒斯坦事业,也因为历史上科威特曾属于伊拉克……过去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的油田及其设施,伊拉克认为吞并科威特可以掠夺现有财富,甚至梦想将科威特的海外资产也归己所有,还可以联合欧佩克国家左右油价政策,并可影响世界油价,复兴经济就有希望。伊拉克出口石油的唯一的海湾法奥港,容易遭到伊朗炮火袭击,所以伊拉克石油出口权世纪掌握在别国手中。在海湾战争(1991)中运用“石油武器”,并不是新发明。欧佩克产油国曾运用“石油武器”,造成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动海湾战争,其目的“不是为了民主,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
——摘编自刘明《海湾战争与石油争夺》
(1)根据材料,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基本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目的“不是为了民主,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这句话的理解。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西藏的农奴主们不到西藏人口的5%,却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占到西藏总人口95%的农奴们,不但要承担极其沉重的赋税,一年之中还至少有三分之二时间为庄园主提供无偿劳役,既无工资,也得不到饭食,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1951年,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1959年3月,西藏分阶段、有步骤进行民主改革。第一步开展反压迫和减租减息运动。第二步是将参加叛乱领主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分配给贫苦农民和牧民。民主改革为西藏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在世界屋脊上铸起了一个野蛮与文明、黑暗与光明、落后与进步的分水岭。
——摘编自《从苦难走向辉煌——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