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 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 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 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 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D 【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手工业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颠倒了因果关系;材料未体现农业发展受到伤害,棉花的种植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排除B;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比北方发达,排除C;从材料可以看出北方为南方手工业提供原材料,而南方是通过生产加工然后到北方销售成品,这体现了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D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查看答案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 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 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 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 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

——李斯特《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得以发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方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前期)苏城机户(工场主)多雇人工织。机户靠手中的资本、生产资料购买劳动力(雇工),“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匠(雇工)“计日受值”或“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据《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  清朝雍正帝时“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故设军机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鸦片战争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用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摘编——整理自赵尔撰《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在当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查看答案

以下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描述正确的是

A.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随即流行

B. 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是清末民初风尚

C.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政治色彩

D. 改良旗袍成为了城镇女性的日常着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