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 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明史·杨巍传》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这一变化表明明代内阁
A. 上升为法定的中枢机构 B.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C. 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 D. 客观上强化了君主权力
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拟,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A. 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B. 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 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D. 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元代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A. 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 政体缺乏制约机制
C.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 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元代,朝廷“赐行中书省长官虎符,领其军”,各行省提调军马只限于两名佩虎符的长官,其余官员不得介入。这一制度
A.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B. 取消了行省军事权
C. 削弱了枢密院的职权
D. 强化了中书省权力
法国学者汪德迈指出,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A. 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B.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 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 为官员升迁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