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
A. 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
B. 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C. 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密折”始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密折权。雍正即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 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 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 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 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 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 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明史·杨巍传》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这一变化表明明代内阁
A. 上升为法定的中枢机构 B.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C. 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 D. 客观上强化了君主权力
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拟,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A. 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B. 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 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D. 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