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 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 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 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 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军阀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的是
A. 五四运动影响在扩大 B. 国民大革命迅速兴起
C. 辛亥单命的余波来平 D. —二九运动波及全国
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 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 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 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