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农业劳动力大量减少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C. 无业游民的增加必然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俗务纺织……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表明明代家庭纺织业生产
A. 主要是为了交纳政府赋税
B. 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我消费
C. 出现了耕与织的分离现象
D. 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材料中农业工具的发展特点
A. 有利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
B. 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C. 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要求
D. 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
下表是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
A.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
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
C.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C.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诗中体现出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生产技术落后
B. 租税负担沉重
C. 自然条件限制
D. 生产规模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