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使公民国家共同体经久长存,必须确立“美德”的统治,确保每个公民真正成为祖国的公民,永不堕落为祖国的敌人;专制王朝国家,人民缺乏爱国美德。所谓“美德”,是指每个人的个别意志与公共意志的协调,在“公共性”的要求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美德的核心和本质即为公民的爱国思想,这种爱国思想本质上体现为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及法律的热爱。通过儿童时代开始的公民和爱国者教育,把自己和祖国视为一体,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创立公民宗教,通过宗教的神圣性增进公民的爱国美德——神圣而崇高,使祖国成为公民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指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1902年,梁启超撰《论公德》,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基本精神即“牺牲个人之私利,以保持团体之公益”。“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弱者,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为官者既然“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他就必须承担本身对于社会的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对于委托者的义务。号召进行“道德革命”,以爱群、爱国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准则,努力建设自由、平等、独立、利群为主要价值内容的“新道德”,铸造“新民”,挽救危亡,振兴中华。
——摘编自史义银《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内容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观念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下图是苏联轻工业和重工业年增长率示意图,据图可知“二五计划”期间的苏联
A. 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工业发展受到体制严重阻碍
C. 注意到了工业结构平衡问题
D. 工业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8世纪60~80年代,北美地区“人民主权”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付诸实践到走向激进,再到被抑制的发展轨迹,人民的基本权利直到1791年才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建国之初
A. 旨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B. 逐渐淡化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 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D. 致力于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西塞罗说:“官吏的职能是治理,并发布正义、有益且符合法律的指令……官吏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这一说法旨在强调
A. 治理国家必须依照法律进行
B. 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 解释法律是官员的职责所在
D. 罗马法律得到发展与完善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工业区域发展布局趋于合理
B. 工业化建设的基础已经奠定
C. 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卓有成效
D. 急于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 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 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