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台!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
A.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 新民主主义成为革命旗帜
D.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
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
A. 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
B. 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
C. 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 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
黄仁字在谈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道:“宁可在实质上打折扣,而不放弃其形式。甚至以仪礼代替行政,以表面文章代替实质。这制度总以上级的理想为准则,不以下级实际情形为准则。如实施困难,则上级向下级施加压力。因之……其最需要发生作用的地方,反成为顶不实际的地方。”据此可推知该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A. 形式主义
B. 官僚主义
C. 主观主义
D. 唯上主义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可以从下图得出的信息是
A. 江浙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B. 工商业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D. 国家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U”,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反映了汉字的演变
A. 体现了审美和实用双重取向
B. 取决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C. 根源于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
D. 跟随于官方文书的使用率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西周的第二次封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这一分封布局
A. 促进西周政治中心的东移
B. 有利于经济中心的东移
C. 加强周王室对东方的控制
D. 有效防止殷商遗民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