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列图揭示了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

 

——摘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前期中国的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恰当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论证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1:赞同材料中的观点。民族复兴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 示例2: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 示例3: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图表其中的改革、改良与中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选取任一观点或者赞同改革和改良共同推进民族复兴,或者否定,或者修改即可,然后第二步要史实论证,注意其中要结合课本所学史实正确阐述,并且尽可能的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果选取改革或改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点,可以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农民运动等历史史实推动中国近代化等方面来阐述,最后进行概括总结。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概况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雅典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延续了几千年,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虽然王朝更替,但是政治制度还是一朝一朝延续下来。这种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和在沿袭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阶段性,以及各项具体内容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进行的,这个核心就是皇权。秦统一全国以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和强化,官僚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成为支配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种基本形式。中国长期的封建时代虽然不断经历改朝换代但只是更换皇帝而已。究其原因,实是顽固的人治观念在作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吏的任免、铨选、考课、奖惩等逐渐制度化,其体系之完整,规范之详密,制度之完备,均居于同时期世界的前列。

——摘编自姚伟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与特征》

材料二  孙中山以其三民主义努力启迪人民的政治文明意识,使人民认识到社会进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潮流,从政治制度变革的角度向国民灌输了鲜明的政治文明意识。这以后,尽管出现了袁世凯、张勋等独夫民贼,但都被中国人民一个个赶下了台,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辛亥革命把皇帝赶下了台,民主权威和政党权威代替传统的君主权威和清官权威,多元化主体参与政治的局面初步形成。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改变了封建专制的政治运作系统,同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为中华民国设计了一套制度架构。在如何推进中国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孙中山提出和平渐进,稳定有序的思路。辛亥革命斗争实践中,孙中山坚持必须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腐朽政权,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同时又竭力主张和平建国、渐进改革。……各个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应该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开端。

——摘编自张全省马小茹《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开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及其军队之间的战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国民党则称其为“裁乱史”。这表明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得以呈现

B. 立场差异影响对事件的判断与认识

C. 历史行为的正当性取决于其是否成功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1933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保卫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遵化的省五中男生往阵地上送子弹,女生负责救护伤员;城内商家店铺纷纷慷慨解囊,中共党员国西亮遵照遵化县委指示,到29军第二师出任武术教师,传授实用刀术。材料反映出

A. 国共双方有合作抗战的意向

B. 团结抗战具有民意基础

C.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比较积极

D. 全民族抗战局面已形成

 

查看答案

1931年9月,中共中央决议,要求各苏区在10月中旬前选派代表,到中央苏区参加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苏区必须在十月革命节正式成立苏维埃全国临时政府”。据此可知,当时

A. 中国革命已走上正确的道路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中共中央坚持“苏俄式道路”

D. “左”倾错误思想严重影响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