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清末
年份 | 指数 | 年份 | 指数 |
1821—1830 | 100 | 1871—1880 | 80 |
1831—1840 | 92 | 1881—1890 | 80 |
1841—1850 | 92 | 1891—1900 | 78 |
1851—1860 | 87 | 1901—1911 | 78 |
1861—1870 | 82 |
|
|
——摘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A. 近代农业未能有效发展
B.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C. 列强加强控制传统农业
D. 近代农业经济全面落后于西方
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和到国外旅行或居留时,由本国颁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下图是1897年清政府颁发的护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外交开始向近代转变
B. 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 外交主权观念的增强
D. 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晚清王韬强调,“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其主张
A. 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
B. 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
C. 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
D. 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
朱元璋指出: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尔。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这反映了“封建”
A. 强化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有利于实现明朝政权的长治久安
C. 成为明朝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D. 成为明朝“家天下”的重要措施
《大唐西域记》成书于646年,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记录并编集而成。1837年,英国人亚历山大·枯宁汉姆在印度多地发现了石刻铭文。他根据《大唐西域记》译本,确定它们是佛教的遗物。由此可知
A. 唐代高僧玄奘记录的印度历史准确可信
B. 当事者见闻形成的口述史料最具真实性
C. 《大唐西域记》有助于判定石刻铭文的性质
D. 历史文献记录真实性需与考古新发现相印证
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
A. 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 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 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D. 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