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初的慈善组织是随佛教传入而伴生的。唐武宗时期政府担心佛寺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废天下僧寺,政府拨付资金承担了佛寺兴办的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发起、地方士绅参与的社仓、慈幼庄、慈幼局也开始出现,官办民助成为新的慈善机构特征。清初期雍正诏令全国建立普济堂、育婴堂,“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物稠集之处,照京师例推而行之”,更带来此后全国性的慈善繁荣。
材料二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进入中国,他们以救济作为进入中国的手段,在华兴办医院、学校、育婴堂、孤老院等,还参与赈灾救灾,1904年完全引入国际红十字运动理念的中国红十字会诞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童子军、救世军等西方慈善组织陆续进入中国。尽管清末民初,中国也出现了慈善家创办的系列慈善机构,但总体看,在中西公益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的善会善堂及其后续慈善机构,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慈善得到恢复和振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政府鼓励公益组织发展,不断放宽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登记成立条件,而且从税收政策上予以激励,带来了又一次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选国《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与这种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悲惨世界》
C. 《日出·印象》
D.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传统观点认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继续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下列胡佛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 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
B.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C. 否决国会的救市方案
D. 削减政府财政开支
下表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状况表,这种状况
①源于海外市场的扩大
②导致贸易中心的转移
③是对外殖民掠夺所致
④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英国君主制是目前西欧各国中最古老的君主制,尽管其已失去过去的政治辉煌,但至今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君主制的保留是英国巧妙地维护国家传统的一种表现。英国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体现了
A. 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B. 国王不可动摇的统治权
C. 君主制推动着社会进步
D. 对传统制度的根本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