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早期启蒙思想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早期启蒙思想家心目中,中国在三个方面成了评判与改善欧洲的标准:政统和道统相分离的开明与三级社会管制的宽松;权力阶层都向所有阶层敞开大门的开放性;伦理治国的理性与秩序。然而,从康德开始,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不仅中国不能成为标准和尺度,而且中国本身也要成为批判与检验的对象。从权利法则出发,中国上述三方面“优点”并不足以成为效仿的范本。这一法则就是: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能够做与任何他人符合普遍法则的意志相协调的一切事情。国家的首要使命就是维护与保障所有成员那些不可让渡的自由权:人们让渡出强制权,乃是为了维护与保障那些不可让渡的自由权。

——摘编自黄裕生《康德为什么“不喜欢”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启蒙思想家积极“颂华”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德对中国所持的否定态度。

 

(1)历史背景:①十六、十七世纪耶稣会士积极向欧洲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②当时东西方直接的文化交流不充分; ③启蒙运动兴起,启蒙思想家批判欧洲封建特权和神权的需要。 主要依据:①中国君主专制相对开明,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②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使社会阶层不断流动; ③中国儒家的仁义道德影响广泛,社会秩序井然。 (2)评述:①启蒙运动走向深入,康德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了解更加全面; ②康德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本质是自由,中国的专制制度无法维护和保障自由权; ③他对中国持否定态度并非出自私人主观情感,而是出自其思想和理性; ④康德站在自身立场上否定中国,具有片面性,需要我们批判性解读和认识。 【解析】 (1)历史背景:结合所学,可从耶稣教会教士向欧洲传播中国文化、东西方直接的文化交流不充分、启蒙思想家批判欧洲封建特权和神权的需要等角度分析总结。 主要依据:根据“政统和道统相分离的开明与三级社会管制的宽松”得出中国君主专制相对开明,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根据“权力阶层都向所有阶层敞开大门的开放性”得出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使社会阶层不断流动;根据“伦理治国的理性与秩序”得出中国儒家的仁义道德影响广泛,社会秩序井然。 (2)评述:根据“不仅中国不能成为标准和尺度,而且中国本身也要成为批判与检验的对象”得出康德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了解更加全面;根据“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国家的首要使命就是维护与保障所有成员那些不可让渡的自由权”得出康德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本质是自由,中国的专制制度无法维护和保障自由权;还应该指出康德的思想体现出一定的理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片面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占领南部和北部的方案,得到苏联认可。1948年8月和9月,南方和北方分别建国。1950年6月,双方在发生军事冲突,朝鲜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初期,朝鲜取得重大军事胜利。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同时美国放弃原有对台政策,公开保护台湾。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保家卫国。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并把联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1953年6月,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谭旌樵主编的《抗美援朝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上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初的慈善组织是随佛教传入而伴生的。唐武宗时期政府担心佛寺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废天下僧寺,政府拨付资金承担了佛寺兴办的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发起、地方士绅参与的社仓、慈幼庄、慈幼局也开始出现,官办民助成为新的慈善机构特征。清初期雍正诏令全国建立普济堂、育婴堂,“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物稠集之处,照京师例推而行之”,更带来此后全国性的慈善繁荣。

材料二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进入中国,他们以救济作为进入中国的手段,在华兴办医院、学校、育婴堂、孤老院等,还参与赈灾救灾,1904年完全引入国际红十字运动理念的中国红十字会诞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童子军、救世军等西方慈善组织陆续进入中国。尽管清末民初,中国也出现了慈善家创办的系列慈善机构,但总体看,在中西公益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的善会善堂及其后续慈善机构,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慈善得到恢复和振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政府鼓励公益组织发展,不断放宽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登记成立条件,而且从税收政策上予以激励,带来了又一次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选国《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与这种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悲惨世界》

C. 《日出·印象》

D.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