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 有利于缓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B. 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C. 为限制君主权力提供理论基础

D. 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D 【解析】 据材料“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等信息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之间应是良师益友,这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一种反思,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初,丞相制度已被废除,故A项错误;黄宗羲生活在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之时,因此B说法错误;据材料;黄宗羲仅仅是对君臣关系的反思,起不到为制约君权提供理论基础的作用,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碟”,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查看答案

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

A.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 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

C.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 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秦朝法律的历史记述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秦律的规定只是故作仁慈,并不执行

B. 有关《秦律》的表述属实与否需补充史证

C. 《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

D. 《史记》和《徭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联仍然生活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从长远来说,与资本主义持久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战争。由此产生的战争有两类: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他们对社会主义世界进行干涉而发动的战争。妄图逃避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精明的资本家们,倾向于后一类战争。

苏联及其在国外的朋友,都必须致力于加深和利用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发展到“帝国主义”战争的地步,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把这场战争转变为革命起义。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狂热的支持他的国家,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

我们必须努力教育我们的群众去了解俄国形势的真相。……不能仅由报纸来做这件事,这主要应由政府来干。……我们同他们的利害关系是微乎其微的。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许多外国人民,至少是欧洲各国人民,他们正在寻求指导。如果我们不给予指导,俄国人肯定会给的。……归根到底,我们在处理苏联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落在我们头上的最大危险在于我们让自己变得同我们所要对付的人一样。

——摘自1946年2月《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1)根据材料,概括乔治凯南关于美苏关系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乔治凯南的观点。

 

查看答案

    材料  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誉察的威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和平原则中第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

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