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A. 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B. 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
C. 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D. 结构调整影响经济的发展
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A.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B. 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
C. 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D. 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 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 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
“一五”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由此可见,“一五”期间的企业布局
A. 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
B. 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C.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
D. 避免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B.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32.7%。……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
A. 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
B. 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
C. 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 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