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据此可知
企业类别 | 国企% | 民企% | 企业类别 | 国企% | 民企% |
水电 | 89 | 11 | 木材/建筑 | 4 | 96 |
冶炼 | 90 | 10 | 化学 | 75 | 25 |
机械制造 | 73 | 27 | 饮食 | 23 | 77 |
电器制造 | 89 | 11 | 纺织 | 49 | 51 |
A. 日本侵华导致中国后方轻工业衰退
B. 抗战时期后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C. 国家资本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
D. 抗战时期私营企业遭到空前打击
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13号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
A. 注重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
B. 触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
C. 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
D. 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的领导权
马克思在1850年指出,英国的入侵将中国“带到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当我们的欧洲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在亚洲逃难,最后到达万里长城……他们说不定会看见上面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由此可知
A. 马克思准确预见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马克思认为中国的工业革命不可避免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必然性
D.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明代《常熟县志》记载:“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
A. 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
B. 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 生产地域性分工的加强
D. 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 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 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 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
A. 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
B. 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
C. 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D. 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